
获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5银1铜

获2025年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9项

近5年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5金6银7铜

对标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磨砺学生专业技能
7月11日,“中银杯”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落下帷幕,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襄职)参赛团队以卓越的技能水平和坚韧的拼搏精神,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在参与的29个赛项(道)中,该校代表队勇夺一等奖9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6项,共计斩获38个奖项。通过省赛遴选,襄职有11个团队成功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参赛资格。
7月2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湖北省复赛传来捷报,该校获5金3银4铜的优异成绩,金奖总数位居湖北省职业院校前列。其中,在高教主赛道获金奖1枚,实现新突破,也是高职院校参加高教主赛道的唯一金奖。
优异成绩的取得,不仅是襄职学子技艺水平的有力证明,更是襄职“以用立业、以赛育人”办学理念的生动诠释。
赛场扬威:以赛促教彰显育人实力
2025年盛夏,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各个赛场成为襄职学子的“练兵场”。在建设数字化计量与计价赛项中,该校建筑工程学院团队凭借精准的工程量计算、娴熟的软件操作和创新的方案设计,从32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推荐队与抽测队同获一等奖,双双拿到国赛入场券。“能在省级大赛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学校‘课赛融通’的培养模式。学生日常实训就对标国赛标准,企业导师还会定期来校指导真实项目。”带队教师道出获奖“秘诀”。
据悉,近5年,襄职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累计达68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17项。学生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中斩获5银1铜,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国赛中获5金6银7铜,获奖数量与质量均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赛场佳绩的背后,是系统化的培养体系支撑。襄职构建了“校赛-省赛-国赛”三级竞赛机制,将技能竞赛标准融入课程大纲,把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实训课题。像建筑工程学院的“BIM技术应用”课程,直接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每学期设置真实工程项目实训;医学院的“临床检验技能”实训课引入ISO15189国际标准,让学生在校园就能接触行业最高规范。这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模式,使学生职业技能达标率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育人为本:构建“三维一体”培养体系
技能大赛的亮眼表现,是襄职人才培养质量的缩影。近年来,襄职秉承“立德树人、以用立业”的理念,构建起“校地企协同、课岗证融通、育训创一体”的三维培养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襄职特色的育人之路。
在校地企协同方面,襄职创新实施“三会”机制:市级层面,组建合作办学理事会;院部层面,成立行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层面,设立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这种“政校企行”四方联动模式,推动襄职与东风汽车、襄阳正大等1462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比亚迪产业学院、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等9个现代产业学院,年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超过2000人。“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将最新技术标准和岗位需求直接转化为教学内容,让我们毕业就能上岗。”2024届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陈博文说,他在校期间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入职中航精机后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获评“湖北产业工匠人才”。
课岗证融通是提升人才培养精准度的关键。襄职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开发课证融通课程785门,编写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135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对接“临床检验技师”资格标准,实训模块覆盖率达100%;电子商务专业引入直播电商真实项目,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86.4%。2023-2024学年,襄职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人数达4675人,“1+X”证书通过率居全省前列。
育训创一体化则为学生成长赋能。襄职首创“一纳入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双创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众创空间等22个平台,2023-2024学年,孵化大学生企业40家,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立项18项。“五步递进”孵化路径(意识唤醒→平台晒梦→苗圃孵化→园区起航→区域辐射)助力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达3.18%。
校友风采:技能成就精彩人生
从赛场冠军到行业精英,襄职的毕业生们用奋斗书写着“技能改变命运”的篇章。他们扎根基层、勇闯市场、深耕专业,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在乡村振兴一线,农学院校友用技术赋能农业发展。2023届毕业生杨利华依托襄职“沃野・星创空间”,培育出适合鄂西北的辣椒品种,带动6省135个村发展产业,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2016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万自钰,扎根保康县动物检疫一线6年,在屠宰场严防动物疫病,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毕业生顾娟,从社区网格员成长为党的二十大代表,疫情期间带领团队保障居民生活,被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
在产业升级战场,工科校友成为技术革新骨干。汽车工程学院2016届毕业生杜万田,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学徒,成长为总装车间分工会主席,带领团队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建筑工程学院2021届毕业生董冉,创办装饰设计公司,年营业额超千万元,反哺母校设立实习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黄泽翾,从专科生逆袭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产学研总监,主导的“类脑智能技术”项目获省级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在社会服务领域,师范学院2006届毕业生吴攀登,放弃城市工作扎根贵州山区支教,获评“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998届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欧平琴,在大冶特教学校坚守17年,被誉为“残疾孩子的爱心妈妈”,其事迹感动全国;商学院2011届毕业生李威威,创办估值40亿元的科技公司,成为“荆门市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这些优秀校友的成长轨迹,印证了襄职“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培养目标。截至目前,襄职累计培养毕业生8万余人,2024届毕业生中,77.34%在本省就业,47%扎根襄阳,雇主满意度达98.99%,为汽车制造、现代农业、大健康等区域支柱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我们将继续以技能大赛为重要抓手,深度深化产教融合,高效推进科教融汇,着力培养更多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服务国家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赋能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及汉江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襄职党委书记陈礼龙表示。

转自襄阳晚报2025年7月28日星期一04版
相关链接:https://xywb.hj.cn/pc/con/202507/28/content_212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