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克琴,中共党员,农学院讲师、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研究室主任。自2023年3月入职以来,她始终秉持“做有温度的农科教引路人”的信念,坚守教学一线,以德立教、以教促研、以研助产,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学生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坚守初心,以德立教铸魂育人
余老师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坚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教育初心。从教两年来,她深知高职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滋养,更需要思想品格的引领。在课堂上,她结合《蔬菜生产技术》中“有机种植”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农业”的责任意识;在《农业物联网技术》中讲述农业科技强国故事,激发学生知农爱农、强农报国的情怀。她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又真心关爱学生,善于倾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规划职业发展,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余克琴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带头推行课业课堂改革。她悉心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荣获全国智慧农业种植大赛二等奖、“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农业数字技术员赛项二等奖、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等多个奖项,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她将竞赛项目融入课程实训,组织竞赛经验分享,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良性循环,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深耕教学,推动专业建设与改革
入职以来,余老师始终坚守教学一线,承担《蔬菜生产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多门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评分始终保持在90以上,位列学院前茅。
面对现代农业技术快速发展的现状,余克琴深知“课堂内容必须跟上产业脚步”,为此,主动参与多项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工作:2024年,作为骨干成员负责“智慧农业技术”职教本科专业申报,为学院实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突破贡献力量;同年,参与“设施农业与装备”高职新专业及“新双高”专业群的申报与建设,积极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衔接,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
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她牵头或核心参与编写《农业物联网技术》《植物生长与环境》等多部新形态教材,将最新技术案例融入教学,配套开发线上实训资源,有效破解了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难题。她持续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教学资源库,累计上传资源百余条,访问量超万次,惠及校内外师生及行业从业者。
科研服务并重,助力产业与区域发展
余老师坚持科研反哺教学、服务产业,密切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与业务水平。在承担大量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同时,她从未放松科学研究。其论文《柑橘果实类胡萝卜素代谢研究进展》入选2024年全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年会优秀论文;主持湖北省教育厅科技指导性项目、襄阳市社科联、湖北省职教学会课题等多个项目,发表多篇教科研论文,展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学术成果。
作为襄城区科技特派员,她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和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作为骨干,完成“国培计划”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师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任务,助力教师能力提升;成功申报并推动学院“智慧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培训企业技术人员300余人次,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余克琴以扎实的专业素养、深厚的教育情怀和显著的育人成效,生动诠释了一名新时代高职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她将继续扎根职业教育沃土,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农业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而不懈奋斗。
(农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