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铸魂强师,谱写华章”系列报道⑥】匠心筑梦十八载 职教报国育英才——记优秀研究室主任张国豪

作者: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09-12

2025年7月,教育部向学校发函:我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成功入选“国家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名单。消息传来时,汽车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张国豪正带着学生在实训基地调试新引进的汽车检测设备。这位深耕职教18年的“汽车工匠”,用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征程上镌刻下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记。

十八载深耕,构筑汽车专业四梁八柱

2007年,张国豪从中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带着对职教事业的热爱,来到学校任教。当时的汽车专业仅有3名教师、1个实训基地,面对产业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缺口,他暗下决心:要办就办最前沿的专业!

2010年,在学校的支持下,张国豪牵头创办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没有教材,他带领团队深入东风汽车、吉利汽车等企业调研,将生产线的工艺标准转化为教学内容;缺乏设备,他四处奔走争取企业捐赠。2014年,他主导开发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获批湖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通过仿真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发动机拆装,这项成果后来被多所院校借鉴应用。

2015年,教育部启动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张国豪勇挑重担,同时主持骨干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库三项国家级省级建设任务。在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时,他带领团队攻克高精度建模技术难题,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发的“汽车制造虚拟工厂”“发动机制造虚拟工厂”,将东风公司整车生产厂和发动机生产厂,通过虚拟仿真方式“搬进”校园电脑,学生可以在机房参加逼真的实习实训,降低费用60%。在建设资源库时,他一手搭建了框架,建立起课程。建设高峰期,资源库的入库课程有20余门,每位老师的课程结构修改,都需要知识技能树重新导入,老师们上传的几万条资源,都需要他进行审核。白天干不完,晚上加班干,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他得了肩周炎、颈椎炎,颈部出现了骨刺,他贴上膏药,继续加班。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该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骨干专业”。其教学资源库累计访问量突破20万人次,尤其在疫情期间,成为全国同类院校的“共享粮仓”。

2023年,湖北省启动高职本科专业申报工作。张国豪作为升本专业依托专业负责人,主笔的论证报告先后修改40余稿。2024年新一轮“双高计划”申报中,他牵头盘家底、定目标、寻路径,结合东风公司等湖北汽车产业调研制定方案,最终助力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成功入选国家名单,完成从“初创”到“领跑”的跨越。

匠心育人让每个齿轮都精准咬合

在张国豪的办公桌上,常年摆放着一本泛黄的教案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2007年至今每届学生的成长档案。他常说:“职教教师的使命,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学生贾岚奎,中专毕业考入我校。入学时,因中专学历一度自卑。张国豪发现他对机械设计有天赋,便推荐其加入“机械创新大赛”创新团队。在备战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期间,张国豪连续两个月吃住在实验室,与学生一起攻克设计难题。最终,贾岚奎团队获得全国一等奖。在颁奖台上,贾岚奎和同伴把张国豪高高抛起。他眼眶湿润地说:“没想到,我一个中专生能拿到全国一等奖!张老师,谢谢您!”

张国豪始终坚持把课堂搬到车间。2024年,他带领学生参与东风日产“油箱生产线智能改造”生产线调试,学生提出的“AGV小车智能化运送”方案被企业采纳,直接降低生产成本4%。学生在实战中收获成就感与专业自信。

双高征程以产业需求为导航图

从2007年的青涩讲师,到2025年牵头建成国家双高专业群的职教专家,18年里,张国豪的脚步始终围绕“汽车”与“学生”:为专业建设四处奔走时,他是“拓荒者”;为学生成长熬夜攻关时,他是“引路人”;为攻克技术难题忍痛坚持时,他是“坚守者”。

他参与组建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不仅成为湖北职教的亮丽名片,更成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生动缩影。“只要能为汽车产业培养更多技能人才,为学生铺就成长路,所有付出都值得。”张国豪说,这份“职教报国”的初心,将继续支撑他在汽车职教路上坚定前行。

(汽车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铸魂强师,谱写华章”系列报道⑦】做有温度的农科教引路人——记优秀教师余克琴

下一条:初秋暖语润心田,校园关怀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