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教材共分为5个模块,由理论到技能依次递进:

1.掌握:四大经典著作的历史贡献;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内涵;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内涵及实质。

2.熟悉: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学术思想。

3.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有影响的医家和著作;病、证、症的区别与联系。

4.能够应用整体观念分析人体生理病理现象。

5.具有民族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责任感。

二、情景导入

小李同学入校时体质就不好,面色黝黑,身体消瘦,语声低弱,几乎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就因为腹痛而久蹲厕所。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他频发左下腹疼痛,痛则必泻,泻后痛减,每天5次以上,大便不成形或水样便,偶带粘液脓血,遇寒冷、食辛辣后腹痛腹泻加重。昨天小李到消化内科求诊,王医生给他开了参苓白术颗粒和理中丸两种中成药,嘱其服用1-2个月后复诊,不要再吃消炎药。小李同学疑惑地问王医生,说:“每次服诺氟沙星后马上就见效,吃2个月中药不是要多花钱吗?西药治不好的病中成药能治好吗?”

请思考:

1.王医生该如何回答小李同学的问题?

2.小李同学属于哪种体质?

三、开篇正文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积累和总结,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诊疗实践经验,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然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学习中医护理学,了解先辈们创造的科学技术优秀成果,借鉴他们探究世界、认识生命、解除病痛的思维和技艺,汲取他们与自然、社会、患者和谐共生的智慧,将使我们丰富阅历、启迪人生、树立科学和人文关怀精神、感受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四个”自信。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中国医药学历史悠久。距今3200多年前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疾、医、疥、龋、浴、沫等文字,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了医疗卫生及护理实践。据《周礼·天官》记载,周代宫廷医生中已经有食医(营养医生)、疾医(内科医生)、疡医(外科、伤科医生)、兽医之分,建立了一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在医师(卫生行政官员)之下设士、府、史、徒等专职人员,徒就兼有护理职能。

四、知识链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医圣祠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调研。他首先来到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医圣祠,了解“医圣”张仲景生平及其对中医药发展作出的贡献,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前进方向。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曾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习总书记曾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此次到访医圣祠,习总书记再次传递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鲜明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