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动“三课改革”和“五金建设”,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打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4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德馨楼107会议室举办4月份集体备课会活动。

会上,马凌老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巧妙融合历史案例与现实热点,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叙事,呈现了一场逻辑严密、生动鲜活的教学示范。交流讨论中,徐常宾副教授评价其“备课充分、案例鲜活”;张爱民教授指出,马凌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值得推广,强调思政课需兼顾“接地气”与“理论厚度”;副院长涂进喜指出,马凌老师的教学“化繁为简、设计精妙”,希望教师们做到“在讲活课堂的基础上,讲深、讲透”,让理论真正入脑入心。

随后,青年教师叶思琦系统梳理了党史上三个历史《决议》的核心要义,并分享了她的阅读感悟。

在督导工作总结环节,督导张爱民、徐常宾通报了前期教学检查情况。二人指出,青年教师群体展现出“态度认真、创新性强”的亮点,但也存在“理论转化能力不足”、“板书设计待优化”等共性问题。针对薄弱环节,督导组提出:一要“厚植理论根基”,通过多看纪录片、多读经典著作,强化知识储备;二要“强化实践导向”,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问题,推动学以致用;三要“锤炼教学基本功”,注重板书设计、语言表达等技能提升,增强课堂感染力。
(审稿:王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