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学院召开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
时间:2018-05-09 来源:人文艺术学院 作者:张霞

为进一步优化、完善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月8日下午,师范学院在博爱楼四楼会议室召开了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该专业于2017年12月已经教育部批准备案,2018年秋季将开始招生。来自襄阳市继续教育中心、樊城区教育局教科所、襄职高教所、大庆路小学、第一实验小学、米公小学、恒大名都小学的代表以及襄职相关院部部分老师们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师范学院院长陈新文教授主持。

会上,小学教育专业研究室主任张越从专业基本信息、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2018级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据介绍,方案主要依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面、专、趣、智、能”五大培养理念为目标,采用“1+1”学练结合的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小学全科教师。

教务科科长李兴兵对全国小学教育专业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李科长指出,小学教育全科教师既应具备儿童本位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与执教能力,而不仅仅是实现“一顶多”的人力资源节约配置。目前开办小学教育专业的高校有很多,我们应该博采众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推动免费定向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工作。

来自襄阳市基础教育领域的“隆中名师”等专家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研究成果对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研讨,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襄阳市大庆路小学、隆中名师孔飞认为,方案制定的非常系统、完善,期待在方案的引领下培养出能够适应、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卓越人才。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张向东根据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指出要重点关注“教师素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过程考核评价,开展学院和学校的长期持久合作,真正实现双赢的局面。大庆路小学校长李晓蕊认为,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必须具备四个特点:有料、有趣、有味、有研,并提出职前职后培养有机结合,课程设置注重专业课的深和综合课的养,将品德、意志、情感、态度等纳入评价体系等建议。樊城区教育局教科所主任赵胜启指出,培养小学全科教师不仅是乡村师资匮乏的有效补充,更是小学教师教育理念的革新。我们要优化生源质量,处理好“全”和“专”的问题。襄职高教所副所长张润昊博士认为,小学教育全科教师要具备三个字:厚(具备深厚的素质)、久(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专(体现专业性)。米公小学副校长陈丽华带来了她的思考:如何让小学教育全科教师“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并提出开设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关课程。恒大名都小学、隆中名师王海军根据对襄阳市乡村小学师资队伍的调研,提出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语数外一专,音体美一长,信息技术一通”来满足乡村小学对全科教师的诉求,在教学模式上要落实专业的“听、说、读、写、教、研”六大能力目标训练。襄阳市继续教育中心主任陈兴明强调,小学教育全科教师要“抓纲务本”,深入研究《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对接小学教育教学的前沿发展,做到德能并举、活动育人。

相关院系和专业的老师们分别从自身任教的学科出发,对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对于厘清人才培养思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院长最后强调,小学教育全科教师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公平,有利于接轨国际教育,已成为当前小学教师培养的一种趋势。此次研讨达到了四个目的:一是开启深化了“三位一体”教师培养新模式;二是明确坚定了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三是探索交流了全科教师的素质结构和课程体系;四是启发创新了师范教育新路径。同时,陈院长结合我院发展现状,提出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发展的四条要求:一是要全面整理、研究,借鉴、吸收各位专家的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二是认真研究相关文件(如《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以及《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让人才培养方案既接地气,又能适应政策发展的要求;三是加强专业调研,明确专业目标和特色,优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四是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探索,积极创新,用好地方优质小学和“隆中名师名校长”资源,密切深度合作关系,办出特色,办成品牌。

审稿人:但耀卿


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    

全国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          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

版权所有: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18号

校办(接待接访)电话:0710-3564925.    招生专线:0710-3519666 就业专线:0710-3567556        

招生咨询QQ:800866525   湖北省代码:C525  鄂ICP备05007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