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4月10日下午,师范学院在博爱楼四楼会议室举行了主题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努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学习交流”的主题沙龙活动。这是师范学院本学期首场教育教学改革主题沙龙。会议由师范学院院长陈新文教授作主题发言。
教务科科长李兴兵主持了此次会议。李科长指出,《意见》准确对标新时代新要求,紧扣当前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从师德建设、培养培训、管理改革、教师待遇、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治举措,是指引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行动指南。举办这次专题研讨活动,目的是深入学习《意见》内容,深刻领会《意见》精神,并就师范学院如何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提出改革建议。
陈院长从“重大意义、战略内涵、主要特点和落实建议”四个方面对《意见》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解读和思考。他指出,《意见》不仅是新时代·新师说,更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二十一条”,是国家关于教育的战略部署和制度安排,对于做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陈院长强调,要放在教育发展的历史纵深,放在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放在人们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和放在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来认识和解读《意见》的重大意义。
会上,陈院长重点结合《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围绕《意见》的“高(高定位、高素质、高标准、高待遇)”、“准(问题导向准、路径选择准)”、“新(发展战略新、政策举措新)”、“情(浓浓关怀情、深深教育情)”四大亮点全面深刻分析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四大举措二十一条路径。陈院长最后结合我院发展现状,对如何落实《意见》精神,提出师范学院发展改革的设想:一是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推进“两代师表工程”和“卓越人才工程”,打造区域最强教师教育队伍和最优师范教育基地;二是加强师范教育规律研究,深化师范类专业政府、高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改革试验,积极推动“公费师范生”培养工作;三是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加强师范类专业特色化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师范教育体系建设;四是加快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推动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革,以适应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培养的需要;五是进一步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与考核,推动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积极鼓励和引导师范生到乡村学校进行教育实践,全面提升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六是加强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等机构的合作,推动建立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发展机制,全面提高师范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JPG)
在历时3个多小时的研讨中,师范学院的老师们结合各自岗位和学院发展实际,对师范学院如何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研讨,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副院长刘晓斌带来连续10个教育单位带编来我院招聘人才的好消息,提出师范教育要练好内功。陈学敏老师根据对襄阳市部分区域幼儿园建设的专项调研,提出扩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规模,逐步实现供需平衡;加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重视实践教学;扩大教学场地,增加教学设施,优化教师配备等建议。张越老师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发展存在的师资问题和学生实习问题,建议院内人员调配,院外教师打通,合理配备、优化教师资源,并提出给予实习生一定的报酬补助。刘洁老师从关注外聘和兼职教师的成长出发,提出集中培训,常态化管理,提供发展平台等建议。马仁海副院长围绕师风、师德、师能,提出了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能力”、“两个工程”和“三阶段培养”策略。老师们的建议紧扣交流主题,思考深刻,观点纷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达成广泛共识。
陈院长最后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意见》描绘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宏伟画卷,师范学院要搭上国家振兴师范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快车,以“塑两代师表,育卓越人才”为目标,不断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师范学院科学可持续发展。